澄江市立足市民健康需求与城市发展目标,以全民健身与爱国卫生深度融合为核心,通过赛事激活、方法革新、载体拓展、机制保障,推动“强体魄”行动从“活动式开展”向“常态化落地”转变,为健康县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体育动能。
赛事体系多维创新,点燃全民运动热潮
澄江市打破传统赛事单一模式,构建“传统节庆+主题月份+特色节点+品牌赛事”四维活动体系,实现“全年有亮点、四季有热潮”。一方面,打造标志性品牌赛事,2025年先后举办首届“抚仙湖杯”乒乓球公开赛、第十九届“抚仙杯”篮球比赛、九湖联赛(抚仙湖站)等高端赛事,其中九湖联赛沿湖设置95千米赛道,涵盖个人环湖挑战、百团大战接力等多元项目,成为云南“高原训练胜地、户外运动天堂、四季赛事乐园”建设的标杆;另一方面,推动“体育+文旅”深度融合,将赛事与地方自然风光、文化特色紧密结合,如奔跑彩云南·寻梦古滇定向季(澄江站)以“抚仙湖畔寻踪,澄江碧波争锋”为主题,在抚仙湖畔设置赛道,吸引800余名选手参赛;抚仙湖铁人三项挑战赛兼具竞技性与观赏性,与乒乓球公开赛等赛事通过11家媒体平台直播96小时,全网浏览量超1000万,既放大了澄江“体育休闲城市”的名片效应,又为文体旅产业融合开辟新路径。
参与模式趣味精准,覆盖全人群健身需求
展开剩余67%在推动全民健身过程中,澄江市兼顾“趣味性”与“精准性”,让运动从“任务式参与”变为“主动式享受”。一方面,引入“游戏化”机制激活参与热情,春节期间开展羽毛球、围棋等传统赛事,1000余名市民在欢乐氛围中践行“运动健康、文明过节”;爱国卫生月组织2500人沿鲜花大道开展骑行徒步活动,实现体育锻炼与环境教育同步推进;“全民健身日”推出11项赛事,2600余人直接参与,省级定向赛单场吸引1500人参赛。另一方面,聚焦不同群体需求提供“精准化”服务,龙街街道组建骑行、徒步兴趣小组,2025年4月累计开展“乡村小道健步走”活动3场,覆盖超1000人;凤麓街道将红色教育融入健身路线,在徒步活动中设置红色打卡点,200余名参与者边健身边学党史,还清理步道垃圾0.2吨;拥晖社区组织干部志愿者整治文体活动中心,清理垃圾与杂草0.5吨,为市民打造干净整洁的健身环境,真正实现“活动进社区、服务到身边”。
多元载体协同发力,构建全民参与大格局
澄江市充分发挥“机关带头、社会协同”作用,让“强体魄”行动渗透到城市各个角落。在机关层面,将全民健身纳入干部职工健康管理,市供销社2025年4月组织20余名职工完成12公里徒步,响应“国家体重管理年”号召;全市1500余名干部职工参与爱国卫生月徒步活动,形成“干部带头、群众跟进”的示范效应。在社会层面,联合自行车骑行协会、徒步协会等社会组织,培育“环抚仙湖骑行”“抚仙湖夜跑”等本土品牌,吸纳会员1000余人;2025年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中,本地商超主动捐赠饮用水、运动毛巾等物资1000余份,既降低活动成本,又彰显企业社会责任,构建起“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全民共享”的健身生态。
长效机制保驾护航,确保行动可持续推进
为避免“强体魄”行动流于形式,澄江市从“硬件保障”与“软件激励”两方面构建长效机制。在硬件支撑上,重点完善健身基础设施与卫生保障,在抚仙湖沿岸新增“健身+卫生”宣传牌,普及科学健身与垃圾分类知识;建立社区健身器材维护台账,2025年累计检修器材80余件、消毒活动场地20余次,保障市民健身安全。在软件激励上,强化宣传引导与荣誉激励,通过“澄江融媒”公众号、户外电子屏等渠道发布全民健身指南、爱卫倡议书120余条,活动现场邀请医护人员提供血压测量、健康指导服务300余人次;创新建立荣誉体系,评选“健康家庭”“运动达人”“最美健康志愿者”,除实物奖励外,还提供“与知名运动员共进午餐”“观摩专业运动团队训练”等特色奖励,极大提升市民参与的荣誉感与持续性,推动“运动+卫生=健康”理念深入人心。
澄江市“强体魄”专项行动通过赛事、方法、载体、机制的系统性创新,有效打通了全民健身与爱国卫生融合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既提升了市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意识正规配资平台,又优化了城市卫生环境与文化氛围,为健康县城创建增添了健康活力。
发布于:北京市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配资平台_十大正规配资平台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